一到三伏天,外面像个大蒸笼,走两步就汗流浃背;家里像个小桑拿,坐着不动都冒汗。这时候,很多人忙着拔罐、艾灸、查 “湿气重信号”,却往往花了钱、遭了罪,湿气还是赖着不走。老话说得好,“夏天一碗绿豆汤,解毒去暑赛仙方”,这话可真不假!厨房里的绿豆加上 3 个 “绝配”,从现在喝到出伏,利尿排湿又凉爽,轻松度过难熬伏天。
绿豆:不起眼的 “消暑祛湿小能手”
绿豆个头小、外表不起眼,功能却很强大。在中医里,它性质偏寒,能清热解毒、消暑利水,小时候中暑了,长辈煮碗绿豆汤就是经典偏方。现代研究也发现,绿豆富含黄酮类化合物,能帮助身体抵御氧化压力,加快代谢废物排出,为身体 “减负”。
绿豆 + 薏米:清热祛湿 “黄金 CP”营养功效
绿豆清热解暑、利水排毒,含黄酮类化合物,增强抗氧化能力,促进代谢废物排出。 薏米性平味淡,渗湿作用强,能帮助排出体内多余水分,尤其适合身体沉重、头晕乏力、舌苔厚腻的湿气重人群。 二者搭配,一个清热、一个祛湿,像 “体内除湿机”,强强联合加速排水,缓解排尿少、出汗粘、易疲倦等问题。搭配小贴士
展开剩余76%薏米性偏凉,脾胃虚寒者初期可少量添加;建议提前浸泡薏米一晚,更容易煮烂,利于吸收。
推荐菜谱:绿豆薏米糖水
做法
准备绿豆 50 克、薏米 30 克,薏米提前浸泡 6 - 8 小时,绿豆洗净。 锅中加 1200 毫升清水,放入绿豆和泡好的薏米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 30 - 40 分钟,至绿豆皮微裂、薏米软烂。 加入适量冰糖,搅拌至融化后关火,放温后即可饮用。绿豆 + 山药:中和寒性,滋养脾胃营养功效
山药富含黏液蛋白和多糖,是脾胃的 “滋养高手”,能增强脾胃功能。中医认为 “湿从脾生”,脾胃强大了,身体 “水路” 才通畅,不易积水成湿。 绿豆和薏米偏寒,加山药能中和寒性,避免 “祛湿过猛” 伤脾胃,同时让汤的口感更粉糯顺滑。 对 “一湿就困、一湿就胖” 的人来说,山药能从根本上改善脾胃功能,减少湿气堆积。搭配小贴士
选铁棍山药最佳,口感粉糯、营养密度高;去皮后可泡在清水中防止氧化变黑。
推荐菜谱:绿豆山药排骨汤
做法
准备绿豆 50 克、铁棍山药 150 克、排骨 200 克,绿豆洗净,山药去皮切滚刀块泡清水防氧化,排骨焯水去血沫。 砂锅中加 1500 毫升清水,放入排骨和绿豆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 30 分钟。 加入山药块,继续煮 20 分钟至山药软烂、排骨熟透,加盐调味即可。绿豆 + 陈皮:行气化湿,解腻增香营养功效
陈皮是晒干的橘子皮,气味清香,能行气健脾、化湿理气。很多人湿气重是因气机不畅、脾运不好,陈皮就像 “排水管疏通剂”,打通气机堵塞环节。 它能缓解喝绿豆薏米汤后的腹胀问题,还能中和汤的 “药味”,让口感更清爽,更容易坚持饮用。 中医认为陈皮 “理气不伤阴”,搭配绿豆、薏米、山药,能让整个食疗方的功效更协调。搭配小贴士
陈皮用量别太多,一小块即可,避免味道过浓抢味;优先选存放时间久的陈皮,功效更温和。
推荐菜谱:陈皮绿豆汤
做法:
准备绿豆 50 克、陈皮 1 小块,绿豆洗净,陈皮用温水泡软后刮去内层白瓤并切丝。 锅中加 1200 毫升清水,放入绿豆和陈皮丝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 30 分钟,至绿豆皮微裂。 可根据口味加入适量冰糖,继续煮 5 分钟至冰糖融化即可。绿豆汤这类“食疗法”,不求立竿见影。它更像是“润物细无声”的调养。就像养花,不是浇一桶水就能开花,而是天天浇点,慢慢见效果。坚持从现在喝到出伏,身体自然会有变化,轻盈、清爽、有精神。
身体轻了,心情也亮了。很多人不是不想健康,而是不知道从哪开始。一碗绿豆+三绝配汤,就是一个简单的开始。它便宜、容易做、安全、全家都能喝,甚至还能当早餐、晚餐的“加分项”,既补水又养脾胃。
发布于:广东省米升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